廣西新聞6月14日電近年來,近年來,技術,已購買農業保險的健康種牛,技術指導服務,實現服務,自治區級仫佬族刺繡傳承人謝秀榮在仫佬家園創辦工作室,他們利用這一平臺,包裝好的干切粉還
廣西新聞6月14日電(韋如代)近年來,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以產業興旺為抓手,堅持“因戶施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多種模式發展庭院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盧世云在庭院里采收木耳。韋如代 攝
庭院養殖養出禽畜滿欄。近年來,羅城積極引導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發展養牛、養豬、養雞、養鴨等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牛養殖產業是羅城三大“富民產業”之一,也是“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該縣引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場地建造簡易的牛舍或者利用廢棄的舊農房改為牛舍,發展肉牛養殖。通過“政府引領+龍頭企業+保險+銀行+養殖戶”的模式,進一步做大做強肉牛養殖庭院經濟。
廣西犇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牛源、技術、銷售優勢,為養牛戶提供飼料、已購買農業保險的健康種牛、技術指導服務,并與養牛戶簽訂肉;厥蘸贤,形成企業與農戶“合作互助、風險共擔、利益共贏”的良性發展機制,實現服務、生產和銷售全產業鏈有效銜接。對于缺少資金符合貸款條件的養牛戶,通過小額信貸、富民貸、桂惠貸等貸款政策扶持,不斷提高養牛戶的養殖規模。2022年全縣肉牛養殖戶共8672戶,其中脫貧戶4012戶,非脫貧戶4660戶,存欄10頭以上規模養牛戶有723戶,養牛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庭院種植種出果蔬飄香。羅城縣積極探索庭院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將美麗庭院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引導群眾創辦微菜園、微果園、微菌園。天河鎮向陽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和周邊的石山荒坡種植三華李、桃子、枇杷等果樹,并成立了螞拐洞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統一生產、收購、銷售的水果產業,群眾“靠山吃山”走上致富道路。
龍岸鎮珠江村群眾利用廣西羅城恩典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種植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在公司提供菌棒種苗、技術指導和保價回收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屋頂院落種植木耳菌棒。珠江村石碑屯盧世云家利用閑置庭院種植黑木耳1500棒,今年收入5000多元。目前全縣發展庭院木耳種植戶200多戶,戶均年增收7000多元。
庭院加工加出精品文創。該縣積極傳承創新鄉村傳統工藝,發展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藝品,培育鄉村工匠,創響“土字號”鄉村特色品牌。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仫佬族剪紙傳承人羅華清在家鄉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創辦創建“仫佬族剪紙技藝展示傳習館”,她利用這個傳習館免費為鄉親們培訓仫佬族剪紙技藝,帶領大家制作仫佬族剪紙特色文創作品,在傳承仫佬族文化的同時,促進農村留守婦女和老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自治區級仫佬族刺繡傳承人謝秀榮在仫佬家園創辦工作室,他的兒子在這里創辦仫佬族刺繡服裝廠,他們利用這一平臺,舉辦仫佬族刺繡和仫佬族服飾裁縫培訓,民族服裝廠根據定單生產情況,吸收搬遷婦女就近務工就業。
羅城干切粉是當地傳統美食之一,尤其以“鳳梧干切粉”出名,目前全縣約有50家從事米粉加工,就業人員300多人,年產量約100萬公斤,產品除了在本地市場銷售之外,包裝好的干切粉還銷售到周邊縣市和
國內外。許多家庭還利用家庭作坊生產仫佬菜包、白糕等仫佬族特色美食。(完)